教會主日崇拜與各種聚會皆少不了司琴,只要會彈琴並願意事奉的弟兄姊妹,早晚都會坐上司琴的位子。「會彈琴」指的是什麼?對初學鋼琴者,從不會彈琴到能彈小蜜蜂、拜爾等鋼琴初階練習曲,的確是會彈琴。然而牧長、領唱同工對司琴有所期待,莫不希望司琴萬能,隨時指定任何詩歌,臨時轉調移調,司琴都能完美流暢彈奏,這是相當高的要求,絕不是「會彈琴」的起步階段所能勝任。
一般鋼琴課(指古典鋼琴)均照譜彈,目標在訓練手指獨立與整合,承受彈奏越來越多的音符,不卡住、不中斷、不出錯,完整表達樂曲情感。但教會音樂屬應用音樂,司琴學鋼琴的年資不論多久,翻開詩歌本,都需轉換思考與應對方式並重新組合,才有辦法彈奏。只彈奏鋼琴曲的鋼琴課沒有教如何應用,這也是為什麼鋼琴學了八年十年(指每週持續不間斷上鋼琴課),打開詩歌本卻不知該怎麼彈的原因。
*單旋律配和絃
打開現代詩歌本,上面只有單行五線譜與吉他和絃記號,表示要求司琴必須具備1.配伴奏 2.彈出和絃 這兩種能力。此時司琴需要有如何配伴奏、鍵盤和聲之類的工具書,看不懂的地方,請鋼琴老師指導。這些工具書對學習鋼琴十年以上的人並不困難,應能自學,按部就班照書上指示逐步練習,不久就能上手。
對資深學琴者來說,彈奏四部聖詩相對容易一些,只要照譜彈就完工了。很多司琴渴望彈出各種變化,讓聖詩聽起來更豐富---因為照譜彈很容易變得呆板、無聊。想變化聖詩之前,請照譜彈奏,彈到令人(包括自己)感動。如果覺得照譜彈很難聽,必是彈法出了問題,需改變觸鍵方式、調整手指手腕手肘等關節角度或高度、學會察覺頸部/肩膀/上臂肌肉僵硬或太垮。
*練習不踩踏板
如果不知道自己照譜彈好不好聽,請先不要踩踏板。「不踩踏板彈聖詩難聽死了!」許多司琴驚叫。的確,彈奏全部都是和絃的聖詩,沒踩踏板的話,不都斷掉了?沒踩踏板彈和絃聽起來像切菜的話,問題不在沒踏板;問題出在觸鍵。鋼琴觸鍵等於唱歌的發聲法,司琴是用手唱歌,非常需要建立優質的觸鍵方式。觸鍵好的司琴,就算沒踩踏板,也能彈出優美的和絃樂句。很多司琴覺得切菜彈法沒關係,靠踏板連起來不就好了?殊不知踏板沒有遮醜功能,反而像麥克風,司琴彈得不好,踏板卻幫忙擴音,全教會都聽到,不是很慘?
打開樂譜練習,先不踩踏板,可聽出音質的真貌,有助修改。待雜音一一修整之後,再把踏板加進來。「不踩踏板」是個照妖鏡,司琴不妨勇敢試試看。
*練習踩踏板
踩踏板是一門學問,原則上換和絃就要換踏板,有時每一拍都要換一次,絕不是踩油門加速般從頭踩到尾。需留心換踏板的時間點,除了最開始手與腳同時啟動,其他時候則是手與腳些微錯開--手向下彈的時候,腳正好向上鬆開踏板,再向下踩。每台鋼琴的踏板鬆緊程度不同,司琴需跟著調整踩踏板的力度。場地是另一個變數,鋪地毯、吸音強的空間可多用踏板,甚至踩深一點;迴音大的空間則可少用踏板。
*漸進學彈四部聖詩
有些司琴學琴時間也許只有短短一兩年,應用能力卻很強,彈奏現代詩歌可立即按照譜上和絃記號配左手伴奏,但彈奏四部聖詩卻相當挫折。學彈聖詩之前,司琴需了解:現代詩歌是兩手各彈一部,而聖詩是兩手各彈兩部,這兩種彈法之間必須有一段緩衝期,練習方式可採用右手只彈第一部主旋律,左手只彈第四部Bass,讓眼睛適應看大譜表;再來右手照譜彈兩部,左手仍只彈Bass。然後交換,右手只彈主旋律,左手照譜彈;最後兩手照譜彈。可找右手兩部的練習曲練一段時間,適應看譜,分手練習,再加入左手。不要一開始就貿然彈四部,造成眼睛與手無法協調、肌肉酸痛。
*指法
寫上指法會大有幫助。首先放大影印聖詩譜,確定音符之間有足夠空間寫指法。該怎麼寫?原則上,右手第一部主旋律多用3、4、5指。五度以上的音程盡量少用3指,否則會使手指變形用力導致手臂僵硬。注意沒有彈奏的手指不要讓它翹起來,若翹起來表示肌肉用力出問題。先做到能夠順利流暢彈完,再加入踏板。
*不要用Keyboard 或數位鋼琴練習,要彈真的鋼琴
有些家長因為經濟因素或家裡空間不夠,買方便收納的Keyboard 給小孩練習,
雖然長相都一樣,彈起來卻完全不同。彈鋼琴的手指肌肉會越來越有力,會鍛鍊出支撐感、著力點,能自由表達大小聲與樂句。Keyboard 的琴鍵非常輕,用摸的就有聲音,但無法訓練手指的力度,換彈鋼琴會感到無法施力,聲音軟趴趴的。
數位鋼琴的音色與琴鍵觸感雖與鋼琴非常接近,畢竟是電子產品,與槓桿原理製作的鋼琴琴槌不同,彈數位鋼琴久了之後換彈鋼琴,手指仍顯無力。
Keyboard攜帶方便,數位鋼琴不佔空間,適合無法放置鋼琴的場地與教會。但若把Keyboard 與數位鋼琴當作過渡時期的學琴工具,往後還得花更多時間精神矯正彈法;真正想學鋼琴的話,建議直接使用鋼琴。
*錄影/錄音
彈琴時因為角度的關係只能從上向下看自己的手,從手的兩側錄影則可看到自己的手有哪些問題,調整手腕上下晃動、手臂過度搖擺、肩膀緊繃抬高、身體打拍子(左右搖擺、點頭)等。手機錄影十分方便,但真的想要進步,需要一台好的錄音機,可聽出自己彈琴的各種問題。錄影錄音是最好的老師。
*先學會唱
很多司琴一拿到譜就狂練音符,怕來不及消化。須了解司琴彈奏的都是歌曲,旋律是主軸,拿到譜先學會唱,找出樂句與換氣的地方,才會了解該怎麼彈。詩班獻詩曲有伴奏譜,司琴需建立優先順序,先彈熟詩班合唱的聲部,再練伴奏譜。
司琴不是配角,不是零件,而是隱形指揮,了解自己的身分,就能從整體角度彈奏樂譜,不會只想練伴奏音符。
*自彈自唱
聽到司琴不顧會眾,越彈越快,或會眾需換氣時不等會眾,就聽得出司琴自己不會唱歌。有些教會的領會並不領唱,司琴就需以彈奏領唱。拿到四部聖詩,先彈主旋律並一起唱,再加入其他聲部。唱熟每一節歌詞並慢慢體會,每天一首當成靈修,不到兩年,司琴就能熟練整本聖詩。
*現代詩歌節奏問題
現代詩歌譜上有許多切分音與連結線,有些詩歌的難度堪比考大學音樂系的聽寫考題。先標出正拍的拍點,然後把連結線拆掉,每顆音都彈出來,直到都彈對了,再把連結線放回來,照譜彈。
會眾唱詩的習慣都是用「跟」的,不會算準拍子,經常自動「歸正」,把後半拍唱成正拍。司琴此時到底要不要妥協?
照譜唱對音符與拍子,是對作曲者的起碼尊重;司琴可在練習時與敬拜團/詩班分享此觀念。試想,若作曲者參與敬拜,聽到自己變形走樣的作品,心裡作何感想?
*看譜移調需事先熟練,避免臨時
唱歌可隨興起音就唱,唱的時候並不會想到遇到升記號降記號要唱黑鍵。彈琴就不同了,每個調的起音、升記號降記號數目都不一樣(也就是彈黑鍵的數目不一樣)。所以看譜移調對彈琴來講是個複雜的轉換,需要事先熟練,很難像點唱機般,被點到彈什麼調都能彈。若領唱想換Key,司琴可與領唱溝通,儘早選好詩歌,早點練習,避免臨時移調。
*即興
不少司琴渴望學即興,認為即興就是想彈什麼就隨時能彈出來,但往往只看到表面。以教會聚會需求來看,即興演奏需積年累月學習各種風格的鋼琴曲、長年彈奏詩班獻詩曲(其中的伴奏譜有大量資料)、樂意背譜、熟練/熟記各種和絃。即興的學習包括各種伴奏音型與變化和絃。覺得古典音樂的和絃很難?爵士更難,要背的和絃種類數量更多更複雜。沒有一步登天的即興,只有長年累積,下工夫努力學習。
*視譜
視譜就是第一次拿到的譜邊看邊彈。如何能視譜更快?選擇與自身彈奏程度相當的曲子(聖詩、鋼琴曲皆可),一次彈兩行,規定自己不可中斷,彈錯的音不要重新再彈。如果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彈錯,彈奏時請錄音,播放給自己聽(像對答案)。然後進階選音符稍微複雜的曲子。每星期練習兩三次。目標:彈奏時不卡不中斷,順暢彈完。
*訂出學習計畫
司琴面對的曲目包括聖詩、現代詩歌、教會音樂曲集(前奏曲、間奏曲、殿樂曲)、聖詩演奏曲、詩班獻詩曲、古典鋼琴曲…。面對種類眾多的曲子,需為自己訂定學習計畫。例如每星期學彈一首聖詩,估計六年時間可彈遍一本300首的聖詩。
選擇參加各種鋼琴檢定考試,可強化練琴的動力。「教會司琴檢定」適合願意立志委身教會音樂事奉的司琴們,按部就班裝備自己,目標不在取得檢定證書,而在砥礪自己不斷進步,成為神合用的僕人。
|